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小学作文的自我修改和教师点评

小学作文的自我修改和教师点评

2012年11月01日 11:02:51 来源:五寨县三岔小学校 访问量:229

小学作文的自我修改和教师点评 

五寨县三岔小学   王梅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由愿意写作再到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两点:首先,教师将修改权利“下放”,让学生应学会自我修改,养成持之以恒自我修改习惯;其次,教师做到精心点评,以评点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并在写作中教学生做人。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修改 定位 点评 做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 自我修改 
    从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问世的必经之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自觉修改习作行为存在严重的缺失。 

(一)、对习作目标正确定位。 
    “改”是为了写的更好,但是当写作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时,改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小学生习作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请听听小学生自己的心里话吧:“为了交作业”“为了成绩高”。可见小学生的习作目标遭遇严重的扭曲——为师而写、为考而写。 
    教师就是始作俑者,当分数的高低成了衡量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时,我们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将教学这一富有艺术色彩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考前“练兵场”,学生的习作也就成了应付考试的“备战”行为,他们在多次接受“规定套路”的训练后,小学生自然就习惯于写一些“四平八稳”看上去很美得“新八股”。这样的作文,不是由于需要而写,自然也没有改的意识了,从这个角度想开去,我们对学生完成习作后不修改的原因就容易相想通了。所以,为什么而写作文就尤为重要了。 
    很多时候,对小学生来说一些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构思想法,是童言无忌的表达方式,却被老师作为错误或不足而要求改正。时间久了小学生也就学会按照老师的口味,“明白”应写什么该怎么写,小学生经过这样的“生产线”般的训练、对老师的要求早已驾轻就熟了。这样“出炉”的作品也不太精心修改了。 
    (二)、让小学生接触各类文章,尝试多种写作形式。 
    作文的构建形式直接决定了修改的重要性,而成年人和小学生的文章构建形式之间有很大差别。成年人的作品分支多、表达情感较丰富、多元,进行多线索的写作,修改环节尤为重要,而小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单线索的、从头至尾叙述一个故事,描写一处景物、刻画一个人物。文章的构建形式较单一。“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时间发展经过”这三种线索安排最为常见。由于文章类似单齿轮运作,暂时不加“润滑油”的危害不会很快显露出来,所以小作者不会感到修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他们只需顺势写完全文就觉得大功告成了,再加上为“交差”而写的心态,无怪乎他们恨不得一写完就将作文收进书包呢! 
   (三)、将修改的权利“下放”。 
    真正的修改,既要对细节润色,更要注重整体调整,包括“发现问题”、“综合协调”、“灵活变通”三种能力,这些能力靠无数次的锤炼而提高的。很多小学生因为没有修改的意识,缺少能力锻炼的机会,因为“不会”所以“不改”,因为“不改”越发“不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小学生也自然就彻底放弃了修改。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收效甚微的原因,小学生并不是抗“旨”不遵,实为力不从心。 

1.)引导学生看文自改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先生也说:作品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意思是通过多看来发现文章的不足。每次修改习作前可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按步骤修改。第一步: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或用词不当的地方。第二步:把习作中的病句修改过来。改后如果自己还是觉得有些句子别扭,可以去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可去问老师或做上记号,做上记号的等改完整篇习作后再去处理。第三步:深入思考,调整句子的顺序(按顺序习作),删减与题目关系不大的语句或增加相应的句子。从文章整体发现问题,力求做到重点的内容具体,非重点的内容简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依赖性,让他们习作完成后,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自觉的解决问题,在习作时也避免想到什么写什么,决不去认真动脑想想用字、用词的准确的弊端。
    写完作文后,至少读二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会感觉到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结合别人的意见,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若有,然后进行修改。
   2.)引导学生分组修改
    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说最好的修改草样的方法是离开书桌,到活人中间去。文学大家们修改文章时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何况我们小学生修改习作呢?因此,当学生自改后,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修改,共同提高习作水平。事先已按习作水平的优劣合理搭配,分好小组,并推选出习作能力较强大家信任的同学为组长,整个过程由他来调控,也由他来读文,以便及时发现各种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商量修改办法。当然分组修改作文,只能提出修改意见,不能代笔去修改,但可以在旁边做一下小的记号。待小组讨论后,再各自动笔,分析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组成批改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友谊》。有位同学写其朋友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热心帮助其他同学复习功课。这位学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助人为乐,但效果却不好。因为这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用不着用重笔浓墨来写,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另外,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有一位同学写《我的同学》,一连写了六位刻苦学习的同学,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快乐的星期天》,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
    3.)引导学生集体修改 
    一篇文章写出来,首先看内容是否鲜明地表现出主题思想,如果主题不够鲜明,应该增补一些有利于表达主题的事例、句子、或改换材料,使内容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作文的一个弊端,是作文内容贫乏,不善于构思筛选材料,随手拾来,零零碎碎,表达不出中心,犹如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的一朵鲜花,未开先谢。这样的作文是无法有进步的。著名散文家魏巍随军赴朝鲜采访战地轶事,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一百个战地事例中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只采用了三个事例,突出地表现了主题思想。只有严谨的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反复地从内容上斟酌修改,才能作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作品。另外,记叙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小金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文中有这样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小金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例如:在指导学生修改小动物的作文时,学生写好初稿进行了自改后,教师选好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先请一名学生读自己的作品,读完后,教师用商量的口吻对她说:你的作文语句非常通顺,能够把小动物的样子写出来,你愿意让大家赏评一下吗?给在坐的同学们提个醒、引个路她欣然同意。于是,教师把这篇作文在大屏幕上打出,学生读完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议起来,既肯定了优点,又指出了不足,最后达成共识要写好本次作文,一定要做到:(1)按一定顺序。(2)抓特点。(3)写出真实感受。这样的标准,既能体现本次作文的重难点,针对标准进行修改,可以省时提效。
   (四)、持之以恒促进修改习惯的养成。 
    无论做任何事,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也许有的小学生一开始会产生朦胧的修改意识,但是没有从老师那儿得到指导和强化,所以坚持几次后自然就放弃了。也许有的小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已开始被动修改,但是没有检查与监督,被动的行为很快消除,养成习惯便无从谈起,看来解决小学生自觉修改行为缺失问题,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生年龄小,兴趣的持久度就不稳定,再加上修改的难度,很难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学生作文中教师的评语对于保护、深化学生的作文热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教师点评 
    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物,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地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改标准。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中介。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自己苦心“经营”的一篇小习作,老师看后是否认可。有那些优点、那些不足、如何改进等等,都要借助于作文评语可以了解。因此,作文评语作为小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说教者的形象,让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实现超越中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拉近师生距离,采用谈心式评语。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感染“人”,要以“己心”发现体味“他心”,可落笔直呼其名,还可以多情地用“孩子”二字来称呼。敞开自己的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每字每句都紧扣小学生的心弦。这样,小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小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关注自己,用情欣赏自己,用爱发现自己,长期以往,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美好情感,最终提高作文的能力。 谈心式的评语使教师在小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严师,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教过这样一个女生,女孩儿什么都好,就是一直郁郁寡欢,好像生来就与欢笑无缘,真的是生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呢?几次试探性的交谈都未获得结果,后来在《我的XX》一文中,他吐露了因自己的疏忽而使弟弟不幸身亡的悔恨心理,写的质朴感人。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令人潸然泪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何况当时你只是五岁的娃娃,哪能预料祸福?老师觉得错不在你,你不能总生活在阴影里。爸妈虽有失子之痛,但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女儿,也是一种最好的补偿,他们会感到幸福的!老师、同学和你父母都真心期盼着见到你灿烂的笑容!”这位女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实践证明:谈心式评语能有效地拉近师生的距离,深化小学生对作文的美好感情。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采用委婉式评语。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尊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往往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出色。因此,在作文评语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增强作文的兴趣和动力。鉴于此,我们应努力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在作文评语中可以尽量多一些鼓励性的语句。但对学生的作文评语亦不可一味的高抬。可这种批评应是善意的、委婉的,用希望的方式提出来,这样的评语更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温馨与鼓励。 
    委婉式评语是对小学生的一种尊重,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委婉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具体,只写到“我开始怎么游也游不会,爸爸就耐心地交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的游泳本领大了起来,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绝招,让人感到遗憾。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当初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委婉性的语言,引起文章中的不足。这个学生看了评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这样的评语能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作文。 
   (三)、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采用赞扬式评语。

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很精彩而教师的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好的作文评语也应该是一段赏心悦目的文字,与学生的作文相映成趣,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小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赞扬或评语能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并能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目标。使学生不再感到手中的笔沉重,并能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子十年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阅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再如,“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作文,我仿佛看到21世纪的冰心!”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四)、教会学生做人,采用疏导式评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精心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品德为人处世等诸方面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心似一块纯洁的水晶,当心中承载了他们不应有的重负时,往往需需教师的疏导。通过疏导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小学生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小学生的作文情感。 
    教师用真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语中含情、评中有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即教其作文,又教其做人,文道合一,相辅相成,让小学生体会到自己作文的点滴进步、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快乐,可以深化学生愿意作文的内在动机。长期以往,小学生才会乐于写作,并形成能力,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佳作。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人意之外,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方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如在读完一篇学生习作《快乐的春游》后写了这么一句:“你春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景,美得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作文评语使用疏导性的预期,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小结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文章不厌百回看“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通过一次次的修改,作文会让人百看不厌,读起来琅琅上口。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除了要修改,教师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中介。教师在点评中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到快乐

编辑:侯林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三岔小学校 特此声明。